简介
海南贝雕(scrimshaw,shell work),贝壳的种类很多,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,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,有的还是很妙的反光体,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,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、形状,经剪取、车磨、抛光、堆砌、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、半浮雕、镶嵌、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。
海南贝雕工艺早在明代就有了很高水平,并逐渐和古老的椰雕工艺结合起来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现在,大多精制的海南贝雕,都与椰雕拼合、镶嵌而成,或者用椰雕作座架,明丽的贝雕与古朴的椰雕形成强烈对比,创作的一些精美贝雕作品也频频在国内获奖,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。
历史文化
海南贝雕也源远流长,在古文献中已有诸多记载。
晋代郭璞在我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《尔雅》中,就曾说到鹦鹉螺,“螺大者如斗……可以为酒杯。按今所谓鹦鹉者,出南海。”
宋代周去非在地理名著《岭外代答》中,也说道,“南海出大螺,南人以为酒杯;螺之类不一,有哆口而圆长者,曰螺杯;有阔而浅,形如荷叶者,则曰潋杯;有剖半螺色红润者,曰红螺杯;有形似鹦鹉之睡.朱喙绿首者,曰鹦鹉杯。”
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也有关于砗磲的记载,“海物有砗磲,蛤属也,大者如萁。背有磲垄如蚶壳。故以为器,致如白玉,生南海”。”
工艺特色
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海南贝雕注意吸收牙雕、玉雕、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,题材开始以表现海南地域特色的黎苗风情为主,这也是海南贝雕不同于北海、青岛等其他地方贝雕之处。同时逐渐脱离椰雕,以独自的独特面目示人。
制作方法
贝雕是纯手工制作,创作工具就是最简单的切割机和雕刻刀,关键在于因材施艺。
“所谓‘材’,即天然提供的材料,依势取形,然后用堆、叠、联、粘等方法,制成成品,包括设计构思、原料选择、制作题材、制作加工等工序。
最难的在最后一关 -- 制作加工,仅工序就有十几道。根据设计内容,按造型进行不同加工,包括切、割、磨、雕、刻、粘、拼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