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介绍
海南槟榔与椰子同属棕(zōng)榈(lǘ)科常绿乔木,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(其它三种为益智、砂仁、巴戟)。槟榔的种子,有仁频、宾门等多种称谓,很早之前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、款待亲朋的佳果,因古时敬称贵客为“宾”、为“郎”,所以又有“槟榔”的美誉。
历史由来
根据海南当地人介绍和古书记载,海南一带很早就有槟榔待客的风俗。早在《南方草木状-槟榔篇》中已有“广交人凡贵胜旅客,必先呈此果”的记载。《南方草木状》为晋代稻谷撰著,成书于304年,是我国最早植物学专著。宋代《岭外代答》一书写道:“客至不设茶,唯以槟榔为礼”。
海南人一直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,认为“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”。800多年前,贬居海南岛的苏东坡就曾描绘黎家少女口含槟榔头插茉莉花的情景。可见海南人爱槟榔、种槟榔、吃槟榔的风俗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,广为流传。
分布地区
槟榔在中国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,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与台湾地区,云南与广西有少量种植。
海南槟榔全岛都有种植,主要分布在万宁、陵水、定安、乐东等县市,尤其是在海南街道,随处可见卖槟榔的摊点。
槟榔特点
槟榔果略小于鸡蛋,果皮纤维质,内含一粒种子,即槟榔子。胚乳坚硬,具灰褐色斑点。于8~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,去皮,煮沸,切成薄片晒干,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。
功效作用
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,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具有消积、化痰、疗疟、杀虫等功效,明朝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对槟榔药效的详细记载。
扩展阅读
槟榔虽可食用,但不建议吃,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向国际社会发出警告说,长期大量咀嚼槟榔或槟榔子将会致癌。尤其是加入烟草的槟榔更容易导致口腔癌、咽癌和食道癌。
据报道,全球每年发生39万例口腔癌症(口腔癌或咽癌),其中22.8万例发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,占58%,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。